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医”心为民——医共体的“南城实践”

发布日期: 2025-07-05 10:56 来源: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日报

“大爷,您伤口恢复得不错!”近日,在南城县益顺尚都小区,南城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护士黄达再次如约而至,为行动不便的王大爷提供专业护理。这温馨的一幕,正是该县常态化开展上门护理服务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南城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借鉴医改典型经验,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南城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服务下沉、创新医疗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家门口”的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

优化资源配置 筑牢三级医疗网

该县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成立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12个乡镇卫生院共同组成的南城县总医院,实行去行政化统一管理,秉持“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的理念,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人才是让人民群众能在“家门口”更便捷地享受医疗服务的核心保障。该县出台《南城县总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办法》,赋予总医院人才招聘、职称聘任、薪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总医院成立以来,引进硕士研究生4名、副主任医师2名,发放人才奖励补贴50万元;统筹总医院乡镇分院在岗在编人数,按县级医疗机构标准,增设高级、中级职称岗位各14个,畅通基层人才晋升通道。

为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困局,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南城县总医院积极学习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制定了以工作质量、工作业绩、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依据的全员目标年薪制分配方案,成为全省首个实施医技、护药、行政后勤人员总体5:4:1分配格局的公立医疗机构。

南城县总医院成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制定县总医院药品与耗材目录,实行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付款。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统筹整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个县级院区的信息系统,目前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院区的信息系统已成功上线。在总医院的统筹管理下,积极推进医共体内部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目前,已完成两轮科室整合,将县级两家公立医院的妇产科、血透中心合并至县人民医院院区,体检科、康复医学科合并至县中医院院区,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节约了设备投入超100万元。

推动资源下沉 便民服务到基层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往外跑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让北京的知名专家看病了。”近日,在县总医院骨外科接受了特邀而来的在京骨外科专家邵水霖诊疗的患者胡先生高兴地说。

为提升基层医疗保障能力,该县积极对接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一方面,柔性引进3名南城籍在京、沪等地知名专家定期至县总医院坐诊带教,重点加强骨外科、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县人民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每周选派专家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开展巡回诊疗。同时,与南昌市第三医院建立乳腺专科联盟,并成立全国名中医张小萍工作室,通过定期坐诊、技术指导等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积极推动县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行县级医院科室与基层分院“点对点”对接模式,通过专家下沉出门诊、参与病床管理、开展带教培训等方式实施对口支援,同步打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形成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服务合力。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县12家乡镇分院对口支援全覆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南城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又一亮点。全县组建了147支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卫医师等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15万余人,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人群的签约覆盖率超90%。服务推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团队配备3名县级骨干医师,通过建立微信群、入户随访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密切联系签约居民,做到“三知”(知常住地址、知健康指标、知服药情况)。同时,依托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县的慢病管理网,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此外,县总医院还拥有近10支护理延伸服务团队,提供伤口换药、康复锻炼、胃管尿管护理等服务,服务范围辐射至全县每一个角落。

聚焦人民健康 创新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南城县着力构建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生病、更健康”的新型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家住建昌镇的刘安平便是受益者之一——她患高血压4年,来到县中医院院区的慢病管理中心,不仅有专门医生为其提供全程综合服务,还能领取免费降压药。

该县创新设立中医特色慢病管理中心,将慢病患者与普通疾病患者的诊疗流程分离。中心组建了由内科专家、康复科专家、健康管理师等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对慢病患者实行分色分标管理,通过“医防结合、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提供集诊断、检测、健康教育、全程中医特色治疗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后,同步在全县12个乡镇分院设立慢病管理站,对慢病患者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现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健康管理的有机融合。

结合城区人口分布与地理特征,该县还在城区东、西、南、北区域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力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慢病初筛等服务。同时,打破户籍限制,为各乡镇在城区居住的居民开展公共卫生体检,显著提升群众就近享受服务的体验感,推动卫生健康服务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今年,该县投入400余万元,将全县12个基层分院的慢病管理站升级为慢病管理中心,配备先进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团队,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慢病患者实施全流程、动态化管理。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宣教、筛查干预等工作,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从源头上预防慢病的发生与发展。如今,该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实现健康有“医靠”。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