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乐安以扎实作风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发布日期: 2025-07-04 10:23 来源: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日报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乐安县坚持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强大动力与务实举措。一场场聚焦民生痛点的集中整治行动迅速铺开,从创业园的居住难题到撂荒的耕地,再到令人揪心的地质灾害隐患,该县以攻坚姿态交出了一份份温暖人心的“解题答卷”。

宿舍焕新暖人心

乐安县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县域小微企业孵化核心阵地,现有入驻企业5家。园内标准厂房及两栋员工宿舍,为企业人员提供了生产生活保障。然而,员工宿舍因初期建设时卫生间和阳台未做防水处理,房间及过道未铺设地砖,历经多年使用,问题日益凸显。

“卫生间漏水严重,渗水甚至影响楼下房间;宿舍地面和过道起沙起灰,居住环境堪忧,影响员工的生活品质。”园区内三连制衣企业负责人林永煊对此颇为无奈。

“企业员工住得舒心、安心,才能更好地投入生产,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创业园宿舍的‘老大难’问题,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乐安县工信局局长卢礼龙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部署:将宿舍改造列为当前服务企业的重点任务,迅速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宿舍卫生间防水及地面改造工程展开全方位勘查,进行科学设计与精准预算,制定出详尽方案——对所有卫生间、阳台重做防水处理,为宿舍房间及过道统一铺设地砖,同步检修水电管线,全力保障居住安全。

为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员工生活的影响,确保改造期间居住安全与基本需求,乐安县工信局会同相关企业,积极协调资源,妥善解决了需腾空宿舍员工的临时居住问题。目前,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卢礼龙表示,下一步将全程跟进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和进度关,确保改造效果,切实提升园区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良种唤醒“沉睡田”

“地是好地,就是缺水,种啥啥不行,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荒着,心疼也没法子。”在乐安县湖坪乡中村村和汉上村,因灌溉条件恶劣,210亩耕地长期抛荒,成为农民增收的堵点和生态的隐忧。

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乐安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深入调研后,开出了科技良方——“旱优73”节水抗旱稻。据乐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丽丽介绍,这个品种抗旱性强、米质好,亩产能有500公斤以上。该局同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免费向村民发放种子及技术手册,农技人员驻村蹲点指导科学整地、精准播种、绿色防控全过程。政策配套也及时跟上,积极引导种植户种植节水抗旱稻,配套复耕补贴政策,对农户给予每亩400元资金激励。开展两期田间培训,就种植要点和管护方法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进一步加深了农户对节水抗旱稻的认识。

良种良法加良策,点燃了农民复耕的热情,昔日的抛荒地披上了新绿,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算下来,一亩地能多赚500多块呢!”中村村村民邱良才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土地被重新利用,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农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实现了资源盘活、农民增收与生态改善的“三重跃升”。

筑牢护坡安民心

“以前一下雨就整夜不敢睡觉,怕山体发生崩塌。”乐安县城中社区居民章先生指着新砌的护坡墙感慨道,“现在总算能睡个踏实觉了。”面对近期出现的连续强降雨,乐安县城利民路15号后面及民乐巷两块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受威胁群众20户100人。

群众安危高于一切。县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面对狭窄的巷道、盘根错节的“空中蜘蛛网”和紧邻的民房,治理难度极大。一场由县领导坐镇指挥、多部门协同的攻坚战迅速打响。自然资源、住建、社区及通信单位通力合作:民乐巷道路实施降坡改造,为大型设备进场开路;四大通信运营商合力攻坚,高效完成密集线缆迁移,清除了“拦路虎”。施工队伍克服地质复杂、作业面狭小等困难,严格按照安全质量要求推进。经全力处置,两处隐患点已修复加固并安装护栏,险情解除,护坡工程全面竣工。居民代表满怀感激地送来了锦旗:“心系群众办实事,为民解忧暖人心。”道出了群众对党委政府担当作为的肯定。

更长效的守护还在延续。“目前我局共排查出1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已完成15个点的治理,还剩4个在有序推进。”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负责人张亮表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