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里党员带头红岭上产业生金——田腰村红色起笔绘山村宜居画卷
田腰村位于广昌县塘坊镇东南部,距县城55公里,下辖8个村小组,共有232户802人。近年来,田腰村党支部锚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线,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化红色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成功蹚出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党建“赋能”干群同心共治家园
曾经的田腰村,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离乡者不愿归。为扭转这一局面,该村党支部创新推行双“1+N”环境治理模式(1个党支部带N个网格,1名党员带 N户群众)。将8个村小组划分为若干网格,党员、干部、志愿者按居住地、工作地入格履职,负责网格内环境卫生整治、土坯房拆除,并引导群众参与房前屋后治理,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如今,走进田腰村,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灯变亮了,村民的心情也更加舒畅了,一幅新农村的现实图景如诗如画。红色“赋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内的千年古道“车轿岭”,曾是赣闽官商往来的要道。1930年1月19日(农历),毛泽东同志率红四军第二纵队途经此地,见将士斗志昂扬,在马背上吟就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壮丽辞章。为盘活这一宝贵红色资源,田腰村党支部积极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对古道沿线进行修缮保护与开发,打造车轿岭红色教育点,推出“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走红色古道、上红色党课、看红色影片”的“五个一”主题活动。目前,该红色教育点已成为新的红色文化“打卡地”。在其辐射带动下,周边村组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也得到显著提升。产业“赋值”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毛竹是村里的特色资源,过去村民外出务工,竹林疏于管理。如今通过流转整合,由村办公司统一销售,村集体有了收益,村民也得了实惠。”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连荣介绍道。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田腰村党支部深挖本地林业潜力,大力发展毛竹产业。通过流转竹林、对接在外乡贤资源,拓展毛竹销售与加工渠道。2024年,村党支部盘活毛竹资源,实现毛竹销售收入50多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
如今的田腰村,社会和谐、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既有现代化生活的便捷,也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愁韵味。田腰村的党员群众,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