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8期(总第79期)

发布日期: 2022-09-06 16:21 来源: 市政府办

【典型推介】

 

文昌里管委会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再升级

奋力护航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文昌里景区市场化改革丰硕成果,力促文昌里文旅事业实现新跨越新突破,文昌里管委会坚持咬定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不放松,高站位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着力破解营商环境难点堵点痛点。

一、当好服务员,推进景区治理有声有色。创新开展“转角色 找短板 优服务”暨“将心比心 终端检验”专项活动,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深入街区、走进文化场馆和商户,体验游客服务、查找自身服务水平的存在的差距短板,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整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以创评“模范党支部”为抓手,充分发挥文昌里巾帼服务岗、文昌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昌里党群服务中心、文昌里游客中心及文昌里商户理事会等阵地作用,深化开展“岗位建功、志愿服务和做好事做实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

二、当好宣传员,提升旅游形象多姿多彩。依托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金字”招牌的优势,强化旅游宣传,加强部门联动,构建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整体营销机制,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渠道,建立推广联盟等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旅游营销格局。信息日报整版8000余字专题报道了文昌里的发展成就。搜狐网、携程网、大众点评网、博雅旅游网、游侠客网等精品化发布了文昌里旅游攻略。全体干职工对街区运营主体每次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转发微信朋友圈,抢占微信朋友圈首栏,实施点对点推送微信群,打造“全覆盖式”宣传。党员干部以“主人翁”的姿态,以诚信、热情、善良、关爱的作风,对待每个到文昌里来旅游的游客;以文明、和睦、真诚迎接客人的心态,擦亮文明底色,绘就优美画卷,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文昌里形象”的浓厚氛围。

三、当好安全员,守护景区安全万无一失。围绕确保“安全生产零责任事故”的目标,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上半年,全街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拉网式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6次,对查出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坚决整改到位,确保了黄金假日、文旅活动及汛期安全。组织开展街区全员消防大培训3次,确保街区人人掌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着力构建街区疫情常态化防控安全联防体系。持续深化“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主题实践,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工作,向游客发放《提升群众安全感告知书》《文化旅游普法手册》和反诈宣传册等共计1000余册。针对文昌里人员流动大、宗教场所多的实际情况,引导全体干职工、街区商户及广大游客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反邪教等活动工作,坚决杜绝黄、赌、毒等各类丑恶现象和违纪违法犯罪活动。

四、当好值班员,推动职责落实落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周一至周五实行分管领导旅游市场督导、部门联动配合执勤、文旅干部现场检查、景区内文明劝导员在岗、景区重点核心部位监控等“五个一线工作法”,着力打造放心、舒心、安心、尽心的“四心”营商环境。周末及黄金节假日,不折不扣执行单位负责同志在岗带班、值班员24小时坚守值班岗位的一级值班带班制度,落实来电接听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报告制度,第一时间做好景区运营协调服务工作和游客咨询服务,及时处置市民游客投诉,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积极配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公安、文广新旅等部门指导监管街区商户、企业规范经营,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街区市场经营主体向专业、精品、特色、创新方向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街区商户群众和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认真践行“五型”

政府建设要求大力推进人民满意公路建设

 

近年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创建“五型”政府为抓手,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筑牢忠诚之魂、加快改革创新、担当责任使命、提升服务效能、锻造过硬本领,推动“五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努力建设人民更加满意公路。

一、筑牢忠诚之魂,公路发展一心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公路服务。前不久建成通车的S213宜黄棠阴至徐兰公路,是宜黄县连接南城县的唯一通道,两边山体陡峭,考虑到村民出行安全及沿线乡村振兴果园、小产业厂房等坐落道路两侧,农田与路面断层落差较大等问题,组织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梳理排查出51处平交道口,通过扩大、延展平交道口等设计优化,完成近12000㎡的平交道口搭接,实现了把路铺到村口、通到厂房、延到田埂,得到了当地县、乡政府的高度认可。

二、加快改革创新,公路发展活力彰显。将公路科技创新应用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广运用路面共振碎石化、沥青路面养护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冷拌冷铺等 “四新”技术,实现旧沥青路面循环利用率达90%,公路更加绿色环保;强力推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为公路部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将燃油税资金转移支付资金1.028亿全部用于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公路正在依法依规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力争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当排头兵。

三、担当责任使命,公路出行更加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20年开始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专项行动以来,相继投入了9000余万元资金整治道路安全隐患。今年继续开展了道路安全隐患全覆盖排查工作,共梳理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辖区内公路安全隐患共计1292处,其中公安部、省公安厅、省道交委及市道交委下发的安全隐患点117处,自查出的安全隐患1175处。向省级主管部门争取筹措资金1600余万元,用于安全隐患整治。到目前为止,完成减速标线、公路标线等标识标线共1604.633平方米,设置警告、禁令等标志牌59块、警示柱20根、警示信号灯、爆闪灯等共14个,9月底将完成全部隐患点的整治。

四、提升服务效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路网结构,打通瓶颈路,织密公路路网。其中“十四五”公路建设项目共16个,正选项目6个,储备项目10个,总里程322公里,总投资94亿元。持续改善服务水平,强化公路服务区、驿站管理,竭诚提供便民服务,建设普通国省道上的“温馨港湾”。S213宜黄棠阴至徐兰公路建成后绕开乡镇,而圳口乡与新建道路的连接路段路面破损严重,通行环境较差。为积极回应当地政府诉求,宜黄分中心将计划外约2公里的连接道路无偿进行了路面改造。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升级,发挥自身高级工程师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组织专家技术服务组,为所有在建公路施工企业提供周到全面的技术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金溪县增加“含绿量”  提高“含金量”

让绿水青山永续增值

 

近年来,金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现有林业资源和香料香精特色产业,有效打通了“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的路径,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

一、创新林业收储模式,推动林业资源集群扩面。金溪县域属于武夷山脉和鄱阳湖平原过渡丘陵地带,碎片化的低产低效林始终是森林经营中较多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创新“国有林场+林权收储平台+森林赎买(流转经营权)”模式,以县属国有企业为载体建立收储公司,依托生态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开设林地经营权收储窗口,把碎片化、低产低效、边远山区和管理不善的残次林地经营权通过赎买、流转等方式进行收储,通过“化零为整”,有效提高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林地经营权收储面积6.3万亩,其中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2万亩。

二、创新林业结构优化路径,推动产业供给蓄势提质。金溪县松树针叶林比重较大,加之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影响,松科类林业经济效益比樟科类林业更低,为优化林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金溪创新块状皆伐方式除治松材线虫病,高起点“水平条带”规划改种优质芳樟阔叶林。通过优化林业结构,既有效提升阔叶林比例,增加了碳汇功能,同时为天然香料香精产业提供充足原料资源,增加了林农收益。2021年以来,全县完成松材线虫病块状皆伐治理0.99万亩;通过产业引领,“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带动香料原料林种植农户近2万户,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让林农天天有事干、月月有收入。通过南昌工程学院合作,建立芳樟良种繁育基地,以点扩面打造全国珍贵香樟树种育苗中心。“十四五”期末,全县将新增优质芳樟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

三、创新林业绿色金融,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将创新金融服务作为重要抓手,从创新抵质押方式入手,在全省首创颁发了“种植园经营权证”(“茶园证、果园证、苗木证、香料园证”等),着力破解农林业经济作物无法作为抵押物的历史性难题;通过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在全国首创线上“乡村振兴产业要素交易平台”,实现农地、种植园经营权证流转交易真正让“资源变资产”。积极破解“贷款难”问题,在“两权”抵押贷款基础上,推出了“生态e贷”、“种植园经营权抵押贷”等针对林农“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涉林贷款额度不高的难题,以《香料园证》为例,抵押贷款额度高于普通林权抵押的40%,达到1500元/亩,真正“资产变资金”。截至目前,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贷款余额29.87亿元,其中,林权贷9.24亿元,占比30.93%。通过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实现了“林农得实惠、金融得效益、产业得发展”三方共赢局面

 

南城县创新“四个三”机制

推进水稻制种产业发展

 

近年来,南城县依托传统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粮食高产创建县的优势,搭建“三领”框架,破除“三忧”难题,建设“三化”项目,创新“三保”机制,成功获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2021年全县制种面积5.12万亩,从事制种农户1021户,制种产量约1000万公斤。预计2022年全年制种面积可达10万亩,产量可达2000万公斤,实现产值1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

一、搭建“三领”框架,让水稻制种成为农民会干之事。一是发展规划统领。编制了《南城县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发展目标、方向路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二是龙头企业引领。按照县企共建模式,引进上市企业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6亿元,合作共建190亩的种业科技产业园,建成并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0亿元。三是合作社带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各大合作社、农户与安徽荃银高科、上海天谷生物等10多家种业公司展开合作,形成了选育、扩繁、订单、育秧、种植、收获、烘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

二、破解“三忧”难题,让水稻制种成为农民肯干之事。一是破除“风险不可控”之忧。按照“政府主导、财政保障、市场运作、协同推进”“参保自愿、参保受保”的原则,创新水稻制种保险。2021年水稻制种保险参保率达100%,累计保险理赔1526.4万元,切实降低了农户制种风险。二是破除“技术缺支持”之忧。成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为制种农户提供选种、育秧、烘干、晒种、检测等多方面服务。三是破除“加工无保障”之忧。围绕制种农户晒种、加工种子难题,加大烘干、精选、贮藏、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每日种子加工能力和包装能力可达500吨,可储藏种子600万公斤。计划今年在9个乡镇建设10个种子烘干中心,配备20台现代化新型卧式烘干机。

三、建设“三化”项目,让水稻制种成为农民好干之事。一是打造水稻制种标准化基地。将生产条件较差的制种田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已累计投入7亿余元建成23.15万亩高标农田,计划建设15万亩水稻制种标准化基地。二是实施数字化水稻种业模式。计划建设水稻种业大数据中心、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等,提供农田环境监测、种子田间生产管理、线上种子交易、农机服务、三是农技咨询等全方位便利化服务。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出台《南城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等共600万元,设立6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机具维修保养、综合农事等多元化服务。

四、创新“三保"机制,让水稻制种成为农民乐干之事。一是强化管理维护保障。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对制种基地跟踪管理和监督,严把种子质量检验亲本关、隔离关、除杂关、入库关,加强对种子生产备案、生产台账、基础设施的管理。在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按照每年15元/亩的标准,用于基地基础设施管护。二是强化资金支持保障。加大制种产业奖补激励力度,制种面积按70元/亩、机插面积按40元/亩、烘干按40元/吨对制种户进行奖补,有效提高制种农户积极性,无人机飞防作业按照3元每亩每次给予补助。加强制种产业金融扶持,有效解决资金难题。2021年发放贷款4900万元,2022年力争发放贷款5500万元。三是强化政务服务保障。设立“小赣事”服务专窗,建立导办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把农机购置补贴的补贴受理、技术咨询、牌证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全部纳入一窗办理、一站服务,精简办事程序,提高窗口办事效率。

 

宜黄县聚焦“三度”

擦亮“宜办宜好”政务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宜黄县锚定双“一号工程”,以“便民利企”为核心理念,聚集“三度”,全力擦亮“宜办宜好”政务服务品牌,营造宜黄办事放心、舒心、安心、尽心的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激活政务服务发展“一池春水”。

一、聚焦政务服务“纯度”,打造政治过硬模范机关。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打造模范机关与落实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在主动对接服务办事企业群众中更好地履职尽责,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展“五点课堂”,利用每周五下午五点以后的时间,通过邀请政务服务中进驻单位审批股长开课,对政治理论、业务办理、制度学习、服务礼仪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今年以来共开展业务交流研讨10余次。

二、聚焦政务服务“速度”,打造务实高效模范机关

一是清理简化审批流程。开展“四减一优”专项行动,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限、许可收费进行逐项清理简化,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目前,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平均压缩比达到77.96%。

二是推行启动综合窗口。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审批服务模式,将部门设置的小“一窗”变成按事项集成审批的大“一窗”。通过业务培训、业务轮岗等形式,打通工作人员能力束缚,逐步形成“专兼结合、多岗多能”的工作目标。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实现办事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是设置“一件事一次办”专窗。以各类企业开办为主题,推出第一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0项,实现了申领营业执照、行业准入、刻章印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业务“上一网、填一表、进一窗、找一人、办一次”。并建立健全配套服务,免费为新开办企业提供首套印章,真正实现了企业开办“零成本”。

四是推进“惠企通”平台建设。领取发布首批“江西省惠企政策兑现事项”20项。同时,梳理县级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74项,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三种方式,流程化、标准化进一步梳理办事指南。设立县级兑现资金池,公  布“宜黄县第一批惠企政策兑现资金池兑现事项清单”42项。

五是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在全省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公开受理企业群众在大厅办事时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配备了专职人员来负责接待、记录、反馈,建立党员协调处理工作机制,第一时间联系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到目前为止,共有群众反映“办不成事”30件,都已经协调解决。

三、聚焦政务服务“温度”,打造服务担当模范机关

一是建立“争先创优”制度。制定“党员示范岗”评选标准,每季度开展“三亮三评”活动,选树一批“红旗窗口”“服务之星”“党员示范岗”“文明示范窗口”等先进典型代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在大厅醒目位置公开展示,增强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窗口争先创优工作氛围。

二是打造“宜黄小赣事”品牌。修订帮办代办服务制度,进一步明确服务范围和工作职责,规范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标识牌,重新梳理帮代办事项清单,做到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帮办全覆盖。完善“一对一”和“一跟到底”服务机制,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小赣事”队伍37人已覆盖大厅所有服务区。

三是组建“全产业一链办”服务专区。整合市场准入服务区、投资项目服务区、社会事务服务区,打造“全产业一链办”服务专区,创建“综合受理、限时办结、帮办代办、跟踪督办”四项机制,进一步提升产业项目审批效率。服务专员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6阶段54个事项,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对一保姆式服务。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