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6期(总第77期)

发布日期: 2022-07-25 15:00 来源: 市政府办

【典型推介】

 

资溪县“三变”推动通用综合窗口改革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资溪县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启动通用综合窗口改革提升工作。

一、梳理进驻事项,变“清单化”为“颗粒化”。一是精细化梳理。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815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依托事项大类细化、关联子事项办理场景、申请材料,编制《一窗受理事项目录》,确保进驻“综合受理”通办窗口的事项情形最小颗粒化,为前台无差别标准化综合受理收件打下业务基础,实现“一册在手、精准受理”。二是集成化分配。将101项人力社保、医疗保障、公安类等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再分配,除企业开办涉及的市场主体核准登记1项事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22项事项外,其余78项事项纳入通用综合窗口受理,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三是综合化处理。设立前台综合窗口受理区,其他人员进驻后台分类审批,对办件量大的税务、医保、人社(社保)、不动产登记等专业窗口业务进行整合,实现305项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解决窗口忙闲不均现象。合理设置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对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主题综合窗口实行并联审批,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办结”。

二、优化窗口布局,变“小一窗”为“大一窗”。一是创新窗口模式。推动“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的窗口服务转变,实现由部门设置的“小一窗”向事项集成服务的“大一窗”迈进。创新“126+1”模式,即:1个通用综合窗口、2个主题综合窗口、6个专业综合窗口,1个特色综合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今年4月份以来,通用综合窗口共受理业务687项,服务效能大幅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制定标准流程。坚持在内部流程上做减法,甚至做除法。将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要素(含受理事项目录、预审要点、申请表单、材料样本)进行精准梳理、化繁为简,编印《事项受理标准化手册》,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达到“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不用求人”,避免申报材料重复提交、反复提交,最大化精简办事环节。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始终把提高精湛的业务能力作为实现优质服务的根本。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自学、轮岗实践、互动交流等方式强化业务培训,快速掌握综合受理事项收件要点、办事指南、法律法规。同时依照综合窗口办事员国家标准对窗口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与考核,使工作人员以规范化的“服务礼仪”“服务用语”接待办事群众,展现政府的服务“温度”。

三、规范业务流转,变“流水式”为“批量化”。一方面,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缩短审批时限。明确前台受理岗、后台审批岗、统一出件岗3个岗位的岗位责任,实行受审分离制度。综合窗口由前台受理岗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及规范性、完整性进行受理初审信息录入、审查后,将业务移交后台审批岗进行审批,后台审批岗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即办件当场办理)反馈前台审批结果,由统一出件窗口出件,也可根据群众企业意愿,通过免费邮寄方式送达。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主题服务窗口,前台受理后由牵头单位组织并联审核、同步办理,再将办理结果流转给前台出件岗最终出件。另一方面,增设特色窗口,变“揪心事”为“省心事”。增设特色服务窗口,主要受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全市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兑现、人才服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产业链审批服务专窗、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专窗、帮办代办窗口等业务。组建政务服务帮办导办队伍,从群众企业视角出发,为办事群众企业提供一对一“妈妈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

 


金溪县坚持四个“导向”  做好四篇“文章”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田水利体系

 

近年来,金溪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坚持振兴导向、质量导向、长效导向、利民导向,做好组织、建设、管护、创新四篇文章,加快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短板弱项,促进农田水利更好服务现代农业生产。

一、坚持振兴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做好“组织”文章。该县将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推进机制,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事。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同时,该县组织了三个县级督查组,按照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的工作要求,确保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高效推进。乡镇层面,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按照“一线工作法”要求,做好组织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及保障经费等工作。村级层面,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所在地均由相关村书记负责做好建设前期征求意见,建设期间防止阻工,建设后期抓好管护等工作。通过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该县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充分发展。

目前,该县共有大型灌区1座(廖坊灌区)、重点中型灌区2座(高坊灌区、马芦灌区)、小型灌区182座及引水工程碑坝89座,提水泵站工程178座;山塘水库1625座,水闸、涵洞、渡槽、农用桥等渠系建筑物2650座,落实灌溉面积42.5万亩,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全覆盖。近五年来累计投入约1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4.4万亩,在建5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3万亩,在建0.52万亩,惠及全县13个乡镇136个村委会。

二、坚持质量导向,突出精品意识,做好“建设”文章。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该县坚持念好“高、精、严、强”四字经,确保农田水利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一是突出“高”的标准,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设计内容方面均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要求设计人员结合现场环境、土壤、水源等情况,严格执行“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等建设规范要求,项目建设内容均较好满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得到群众认可。

二是突出“精”的管理,坚决把好工程质量关。出台了《金溪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维养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金溪县农田水利工程维修管护办法(试行)》等七个办法,完善项目前、中、后期管理,规范项目管理和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建设全过程依法依规操作。

三是突出“严”的考评,确保项目验收真实有效。各年度建设项目验收程序均严格按要求和时间节点抓好落实,依法依规抽选专家参与验收,严格对照精准补贴机制、节水奖励机制、农业用水管理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等标准实施精准有效评分,确保验收每个环节的真实性、有效性。

四是突出“强”的保障,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在资金方面,该县通过跑项目争资获批马芦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高坊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项目,实际获得上级下拨资金3967万元。同时,自2016年到2020年,每年安排500万奖补资金,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有效落实了农田水利资金保障。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仙源庄水库、金窟水库建设项目、2022年马芦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二期)及2023-2025年高坊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二期),并努力向上级水利部门争取小型灌区(坪上水库灌区)试点项目的落地。

三、坚持长效导向,完善机制体制,做好“管护”文章。为促进全县农田水利设施长期有效发挥灌溉排水作用,该县加快健全完善农田水利管护体制机制,以“三化”举措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一是整合人员力量,实施一体化管护。该县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契机,将高坊水库管理局、马街水库管理局和芦河渠管理局合并为金溪县水利资源事务中心,统一负责高坊和马芦两座重点中型灌区的管理、管护工作,有效整合管护资源。

二是引进第三方服务,实施专业化管护。对全县68座小型水库,按照“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美观化”要求,每年投入130万元引进第三方(江西武大杨帆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工作,实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着力破解水库管理中的人员、资金、数据、安全等难题。

三是建立就近管护体系,实施常态化管护。研究出台了《金溪县统等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实施方案》,县财政预算安排管护资金360万元,管护面积24.08万亩。从村小组干部、种粮大户、困难群众、村集体经济公司中选出农田水利管护人员,并由群众大会集体议定。县委县政府每年对管护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并根据考核分值实行差异化的资金补助,从而有力地推动农田水利“长”“效”管护的落细落实。

四、坚持利民导向,推进三项改革,做好“创新”文章。为破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难题,该县在“水改革”、高标农田建设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21年,该县召开农业供水价格制定听证会,会议通过了“一县一价”的农业供水价格,明确该县农业供水价格定位在38元/亩,保障了农民用水权益。同时,制定出台了“四大机制”,田间工程遵循“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以及“资金奖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骨干工程名录,明确各级农田水利工程“四个主体”和维养模式,确保工程主体责任明晰,运行规范。

二是扎实推进水利人才队伍改革。通过定向委培19人、公开招聘19人等方式,大力引进管理、财务、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改善人才结构,提高水利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扎实推进水权交易改革。按照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及“以水定产”的要求,从水权和水价入手,以高坊水库为试点,以0.12元/立方米的价格与江西省金溪润泉供水有限公司达成52万方/年的取水权转让协议(1年),有力推进了水权交易改革,下一步将加快推广试点改革成果。

 


临川区创新“三大机制”

打造“优军码”退役军人线上服务平台

 

临川区针对缺少退役军人专属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待政策对接难等问题,自2021年开始,创新打造“优军码”退役军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优军服务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有效提升退役军人尊崇感,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信息化建设机制,填补线上优军“空白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着力把“优军码”打造成易操作、能办事、全覆盖的网上“退役军人之家”。一是服务全共享。建立区、乡、村三级退役军人线上服务网络,将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9家乡(镇、街道)级退役军人服务站、415家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信息录入“优军码”平台,打开平台搜索站所名称,即可掌握该站所组织架构、地理位置、电话信息、服务内容等信息,实现退役军人办事一键咨询、地址一键掌握、信息一键查询。二是信息全覆盖。将全区23489名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及其三代直系亲属的基础信息导入平台信息库,库中人员注册审核后即可享受针对退役军人的专属服务,其他人员以游客身份使用平台,既确保了平台服务的专一性、安全性,也实现变“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为“一人参军,全家受益”。目前,平台注册用户21443人,全区退役军人注册率达91%。三是数据全贯通。平台高效整合组织、人社、医保等部门数据资源,退役军人报到、组织关系转接、档案查询、抚恤金发放查询等11项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目前,1400余名退役军人通过平台掌上办结1500余项事项,平均压缩3天时限。同时,平台开通上门、延时、预约服务等功能,真正实现让退役军人办事“少跑腿”“不跑腿”。

二、创新精细化服务机制,打造尊军崇军“专享馆”。依托信息化手段,从退役军人的衣食住行、就业创业、诉求表达等具体需求入手,把“优军码”打造成退役军人得实惠、获便利、能发声的网上“专享馆”。一是消费优惠专享服务。“优军码”平台开通“优军优享”“优军同城”“商家联盟”三大版块,实现点开界面、优惠尽享。线上购物“优军优享”版块,与外链购物平台签订入驻协议,退役军人购物可常态化享受低折扣;线下消费“商家联盟”“优军同城”版块,组建涵盖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房产建材、超市百货、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等22大领域的优军商家联盟,退役军人可通过领取电子优惠券、扫描“优军码”付款等方式获得专属优惠。平台上线以来,吸引478家企业入驻,共发放电子优惠券35640余张,优惠让利金额达110余万元。二是就业创业专享帮扶。平台发挥信息化优势,打通退役军人、企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退役军人就业率、创业率。开通“优军优才”版块,精准推送就业招聘信息;开通“优军优创”“创业协会”两大版块,上线“军创贷”“优军贷”等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吸纳120家企业发布733条招聘信息,帮助360名退役军人再就业,发放创业贷款662.9万余元,成功孵化永兴米业有限公司、骏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项目。三是诉求渠道专享回应。平台开通“老兵有话讲”专栏,畅通老兵表达渠道,配合线下信访化解专班、“老班长调解室”,回应老兵关切。平台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16条、信访问题76条,全部妥善处置,有力掌握老兵动态,维护了稳定。

三、创新多元化互动机制,架起军地合作“连心桥”。以平台为纽带,创新内容方式,着力把“优军码”打造成有载体、形式多、成效实的军地合作“连心桥”。一是困难互帮。平台开通志愿服务专栏,收集困难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的需求,通过关爱退役军人促进会、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协会、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三支队伍”,联合驻区部队,开展“群众点菜、老兵下厨”式的志愿服务。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开展疫情防控、抗险救灾、走访慰问等志愿活动3000余次、互助式服务300余次。二是宣教互动。平台开通“国防动员教育”专栏,,提高国防教育效果。每年组织“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兵支书”“最美退役军人家庭”“最美军嫂”等各类评选活动,2021年评选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共计77人,引领退役军人积极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多领域贡献力量。三是军地互联。开辟“英烈褒扬”版块,军地共同发布缅怀英烈信息,共同开展英烈故事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的“五进”活动。

 


东乡区坚持走“六化”之路

为蓝莓产业按下“兴旺键”

 

东乡区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关于产业振兴的决策部署,树牢“以工业化思维发展蓝莓产业”意识,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致力将蓝莓产业打造成为东乡农业一张响亮的名片。

一、坚持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是推动蓝莓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加快统筹整合土地资源,山地流转,形成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确保在2022年种植季节(2022年10月—2023年3月)结束时,全区蓝莓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

二、坚持走标准化发展之路。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树立系统性、科学化、产业链思维,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东乡蓝莓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蓝莓产业发展壮大指明方向。二是提高管护标准。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实地指导、督查评比、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各地种植、管护、运营水平,争取在种植管护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优化基地布局。为进一步提高蓝莓鲜果的市场竞争力,确定部分地质条件好、管护水平高、交通便利的基地作为鲜果销售基地进行重点打造,其余基地则作为原料果基地,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蓝莓基地布局。

三、坚持走科技化发展之路。一是推广科技设备。深化与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的合作,推广使用自动化采摘、滴灌以及智能监测等科技设备,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培养技术人才。依托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挖掘、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尤其是注重对基层人才的挖掘培养。定期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进行现场培训,全方位加强对蓝莓实用栽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更多蓝莓产业发展方面的专家。三是聘请科技顾问。积极探索与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与人才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在蓝莓产业发展方面有影响力的专家人才,聘用为蓝莓产业发展顾问,指导我区蓝莓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一方面,加速推动运营市场化。积极引进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支持和推动蓝莓产业发展。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群众参与、金融支持、企业保障的现代化、科学化蓝莓产业运营模式,真正做到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单方参建为多方共建、变群众漠视为群众参与、变单个支持为金融综合支持、变单一保障为企业全方位保障。另一方面,稳步推进销售市场化。积极筹备成立一家集销售、储存、冷链运输一体的东乡优质农产品专业销售公司,依托省、市农产品营销平台,将蓝莓、花果芋、华绿神蛋、优质稻等优质农产品统一进行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产品营销,提升品牌价值、拓宽销售渠道、增强议价能力,实现丰产又丰收。

五、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一是建设苗木基地。区工创投集团和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签订协议,将投资近2000万元建立约500亩苗木基地。二是打造示范园区。高标准打造东腾现代蓝莓产业示范园区。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推动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蓝莓果酒、蓝莓果汁、蓝莓果干、花青素等蓝莓深加工产品。鼓励养乐星生物科技等园区企业,依托本地优质蓝莓资源,研发蓝莓系列新产品。

六、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聚焦蓝莓种植规模优势,利用新媒体、宣传片、金牌推介员推广等各种宣传形式,提升东乡区“金峰果场”“雄岚果场”蓝莓品牌的知名度,把“蓝美1号”蓝莓品种打造成为东乡地理标志产品,积极申报“全省蓝莓之乡”,提升东乡蓝莓鲜果的市场竞争力,带动蓝莓鲜果采摘相关的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同时,积极组织举办大型采摘节、蓝莓产业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东乡蓝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发扬“三牛”精神  汇聚奋斗合力

推动东临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东临新区干部职工发扬“三牛精神”,争做“三牛干部”,担当实干,为东临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懈奋斗。

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一是始终坚持民生项目优先。涉及民生的项目优先启动、优先设计、优先建设。核心区已启动建设核心区安置房、幼教中心、人民医院、一期道路等项目;灵谷峰圆梦小镇一期田园综合体、旅游板块、商业服务板块已完成;时代新城新建设的发展大道、产业大道已开放交通。9座小型病险水库、20余座山塘进行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基本完成;正在推进核心区集中供水项目、宜群港重点涝区治理等项目建设。自成立以来新区共争取省级补助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共38个,其中危桥改造11座,新建桥梁3座。二是自建房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今年以来,已完成新区房屋31087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878栋)的现场排查工作,共排查出疑似安全隐患房屋97栋,对86户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6户鉴定为C、D级经营性自建房已关停,42户鉴定为C、D级的农村自建房劝离并设置警示牌。三是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在行政审批办理工作中,实行一次性告知,引导对方查询办理事项所需的材料清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新区政务大厅获得办事群众赠送锦旗9面。

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一是创新模式强弱项。由专业技术人员挂点重点项目,各部门安排专人挂点服务项目的“1+N”传帮带模式,既服务项目推进,又形成“比学赶超”新态势;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为新区干职工授课,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二是创新机制破堵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项目决策程序的意见(暂行)》《东临新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东临新区重点建设项目考评办法(试行)》《东临新区非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办法,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堵点”、“卡点”、“难点”问题,从项目决策、建设、管理、考评等方面全面进行了规范。三是设计优化节投资。对重点工程和建安费超过50万元的非重点工程,对照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委托第三方或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设计标准过高等问题进行优化,着力解决造价过高问题。2022年以来,通过优化共减少项目金额5000余万元。四是大力抓好招商引资。自新区挂牌成立以来,前来考察洽谈登记在册的客商共计725批次,其中接洽世界500强企业8家,国有企业12家,外企4家,上市企业23家,发布重大招商(考察学习)信息103次。

争当“艰苦奋斗老黄牛”。一是土地和房屋征收不懈怠。自新区挂牌以来,土地征收任务总面积为31667.94亩,已完成征收土地21415.84亩,土地征收率67.63%。房屋征收总任务数为1272户,已完成房屋签约1074户,房屋签约率84.3%,已签约房屋面积约30.08万㎡。企业征收任务数为150户,已完成企业征收126户,企业签约率84%,已签约面积29.53万㎡。二是项目监管不拖延。新区的重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每个项目在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的基础上,再细化制定月计划、周计划,精细安排每周材料、机械、人员、设备,每周两次深入项目巡查,强化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监管。2022年以来,共巡查百余次,下发巡查通报60余次;项目验收60余次,其中隐蔽工程过程验收50余次,主体结构验3收次,竣工验收1次;约谈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15家。三是执法力度不松懈。2021年4月东临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重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完善,重点开展对抢栽抢种、“两违”建筑等打击、整治活动,为新区减少了上千万的苗木赔偿。2021年至今,发现“两违”情况共104起,拆除“两违”行为104起,确定“抢栽抢种”98例,拔除98起。“环境治理”查处各类违规共131余起;查处擅自摆摊设点行为780余次;查处非法小广告269余起;查处店外经营行为30余起;整治街道乱停乱放行为238余起;整治沿途撒漏行为106余起,查处带泥上路车辆50余次、未覆盖篷布上路车辆30余次。所有查处的问题均全部解决,新区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及执法办案水平再上新台阶。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