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3期(总第74期)

发布日期: 2022-06-21 08:44 来源: 市政府办

【典型推介】

部门联动  科企合作

临川区以创新引领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临川区坚持将创新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使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强大引擎,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全省专利十强县”等称号。

一、出台扶持政策,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临川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奖励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2020年兑现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金340万元、2021年兑现480万元。完善科技金融担保体系,出台《临川区“科贷通”实施办法》,引导银行增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2021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2家,全年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49家;今日电气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重大项目并获得立项;入选科贷通备选企业25家,其中已有5家企业发放贷款。2021年专利申请量1259件、专利授权量596件,1家企业获国际专利(PCT)授权,填补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申报国际专利的空白。

二、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研发投入。一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科技、统计、税务等部门联合科技服务机构,深入企业一线,对企业研发经费归集、研发专账设立进行多对一的辅导,规范企业研发行为。二是完善研发统计数据定期反馈机制,组织统计、园区、工信、住建等部门,指导企业“应统尽统”。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研发经费投入作为企业申报项目的硬性条件之一,无研发投入的不得承担政府项目或享受税收优惠。四是加大研发投入扶持力度,设立200万元的科技专项经费及研发后补助经费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为8.8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7%,较2020年增长54.5%;2021年研发投入正在申报中,目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已填报4.9亿元,规上建筑业企业研发费用已填报0.4244亿元,科研机构研发费用已填报241万元。

三、深化科企合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临川区人民政府分别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签定了三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区95家规上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实现了全覆盖,并取得初步成效。通过科技合作,该区刚性引进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科技人才28人,柔性引进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科技人才75人。以“高新科技产业园”为基地,努力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并继续推动田园梦、顺泉生物等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向省队递进,自立环保、银涛药业、丰临医械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国家队迈进。

四、推进科技进村,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引导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走近农村,深入基层,与广大农民团结起来,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了一支以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真正把农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农村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该区引进3个省级科技特派团29名省科技特派员,选派12名市级科技特派员,深入该区企业、农村等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2021年,实施农业科技项目7项,引进新品种2个,推广新技术3项,组建了4个市级星创天地、1个市级科技特派员惠农示范基地等。


东乡区大力推进“开发区+主题产业园”

运营模式改革

东乡区围绕打造“新兴工业之城、活力之城”的决策部署,深化“开发区+主题产业园”运营模式改革,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万”工程,加快主导产业结构重塑,加速产业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向高端迈进,实现土地集约化、企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奋力打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

一、搭好平台,健全园区共建新机制

(一)引进社会资本建园。产业园由江西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有限公司独资建设及运营。一是高标准设计。由知名设计院规划设计,对标深圳凤岗天安数码城标准,以建成中部地区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为目标,高水平建设标准厂房、定制厂房。二是高水平建设。构建数字化技术应用场景,打造现代智慧园区,确保建成厂房20年使用功能不落后。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台建设总投资10亿元,于2021年2月开工,目前已建成首期12万平方米多层厂房,3家企业投产或试投产。三是高品质运营。引入深圳先进的产业园经营管理模式,采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扩园满园,通过产业链磁场吸引项目,入驻项目先租后转或直接转让模式,企业获得产权后产权分割。同时政府主导,合理平衡好龙头企业与引入企业的共生关系,平衡好政府、落户企业与产业园建设主体的责权利分配。

(二)推动部门协同强园。采取政府主导,经开区牵头,各部门参与强化园区功能,提供完备的要素保障,厚植创新研发优势。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共投入4亿元、清理低效企业20家,盘活存量土地1000余亩,为产业园腾出发展空间。通过产业引导基金、供应链金融、财园信贷通等方式,加大对入驻主题产业园科技型项目的支持。其中通过产业引导资金注资2亿元,通过股权合作方式投资2000万元,与江西金控等公司合作通过供应链贸易扶持资金2720万元,解决了入园项目资金难题。二是强化配套设施。根据产业园需要,经开区牵头在产业园周边区域同步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区。同时,在园区范围内布局上海众简智慧用工、喜玛拉雅3D打印及各类招商、市场、管理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园区承接功能。三是强化创新研发。围绕产业创新,集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带动引领作用明显的领军型创新平台入驻。目前已有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智慧音视频技术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等一批研发创新平台落户产业园,江西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取得2项发明专利、13项目实用新型专利成果。

(三)打造龙头企业兴园。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园同频共振,共生共赢、协同发展。一是实行本土化策略。公司投资主体原为行业龙头企业东莞市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为加大产品战略布局,提高公司竞争优势,于2021年将总部战略迁移至东乡,将音视频交互智能终端产品的产线产能大部分转移至产业园,并定于今年5月完成公司股改,计划明年下半年在主板上市。二是推进规模化组团。在该公司的合作参与下,产业园采用全国最先进的超大型企业组团、规模企业组团、定制化企业组团、创意孵化组团、微型企业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六大组团”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利用创意孵化组团和微型企业组团的重研发、重市场、轻资产、小规模特性,入驻企业将订单承接给规模组团和云端工厂生产,形成一个以人工智能产品为导向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务型综合园区。三是强化数字化赋能。该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产业智能化改造,建设“黑灯工厂”,率先迈入工业4.0时代,成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企业。产业园通过导入大湾区成熟的智慧园区运作模式,让所有落户项目在园区内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场地、找圈子,提升了产业园的吸附效应,获得了持久的竞争力。

二、整合资源,探索产业链群新模式

(一)强化定位建链。产业园定位打造特色鲜明的音视频交互智能电子产业链,围绕音视频交互智能电子终端这一电子信息产业的细分领域,依托江西台德智慧一家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落户一大批优质项目,政府协同定制一套集成式扶持政策,逐步打造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音视频智能电子终端产业链生态。在较小的空间区域内建立主题产业,并以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集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实现土地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

(二)培育龙头延链。围绕龙头主角,构建延链磁场,充分利用江西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的深厚人才资金储备、尖端核心技术、广泛市场资源和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等优势,依托与小米、百度、康佳、阿里等大企业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带动东莞、深圳等地高端显示屏、机电设备、电子塑件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先后考察落户产业园。同时,倒逼产业园相关政策和服务机制的完善成熟,以及研发商贸配套服务功能的层级提升。

(三)优选项目补链。坚持在项目导入中严格把好五个关口,让优质项目成片导入,迎来满园春色。一是把好产业关,非产业链条上的项目不予落户;二是把好科技关,没有核心技术、专利、研发成果和人才团队的项目不予落户;三是把好主体关,投资主体资金实力不强,信用度不高,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达不到要求的不予落户;四是把好生态关,能耗、环保及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不予落户;五是把好风险关,需要配置产业引导基金以及特大投资型项目必须通过专家评审团进行风险分析评估,达不到要求的不予落户。目前产业园已引进视显高科、科大讯飞、台宏电子等上下游配套项目12个,其中在建项目6个,另有在谈项目16个。

三、压实责任,构建专班服务新路径

(一)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用地、规划、审批、财税、科技、用工等六个服务专班,聚焦效率目标,为产业园提供全程式跟踪服务。用地服务专班牵头推行“模拟审批”模式,兑现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承诺,为项目代办土地证照。规划服务专班负责方案规划设计报批代办。审批服务专班指导企业开展立项、环评、安评、能耗指标等报批审核工作,协调省市相关职能部门完成各项手续。财税服务专班负责产业园奖励扶持资金的核算拨付工作,做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冲刺”,同时提供金融服务和企业上市指导。科技服务专班负责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指导。用工服务专班帮助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动员组织东乡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及乡镇场点对点推送用工服务。

(二)优化服务机制。建立“烦事我来办、一切精心办、办事就办好”的有诉必服务专班工作制度,制定“收集资料、指导帮办、回复反馈、交接归档”的专班服务流程,形成路线图、清单化、台账制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每月一次的服务专班工作例会制度、信息沟通制度,设立联络员、建立微信群,对于办理难度大的工作,及时向领衔区领导汇报,实行高位推动、亲自督办、协调解决。服务专班成立以来共解决产业园及企业诉求130余项。

(三)严格责任考核。严明服务专班工作制度和纪律,着力构建“有交集而无交易、有交往而无交换”的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随叫随到,到心有效”。建立服务专班专项督查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相关单位年终综合考评,对专班服务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时进行选拔任用。同时严查专班服务过程中干部不干净、不担当、不作为行为,确保专班服务做实功、出实效。


聚焦改革攻坚  服务发展大局

金溪县奋力推动县属国资国企实体化转型

今年以来,金溪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国资国企改革工作要求,以“市场化、实体化、效益化”为目标,以整合优化国有资产资源为抓手,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企业市场化战略重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县内两家县属国有企业(城发集团、乡投集团)资产总额达158亿元,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达3亿元。

一、体制改革激发动力。印发《关于推进县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制定《金溪县国资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服务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党组织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决策协调机制,配齐配强“三会一层”人员。加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力度,在重点子公司率先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出台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系列相关制度,提升管理效率。

二、资源整合积蓄潜力。按照优化配置、培育龙头、引领产业的原则,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整合重组,成立金溪县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城发集团)、金溪县乡村发展振兴集团有限公司(乡投集团)两家国有企业。对资源资产进行整合注入,将县粮食收储公司、食品公司、物资公司等县直部门所属国有企业按经营性质脱钩移交划转至两家公司,将县公租房、廉租房、国有林场、农场茶山等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源资产整合至两家公司,进一步壮大企业资产规模,增强后续发展潜力。

三、主业拓展提升效力。积极主动作为,在业务拓展、项目运营、强化投资上持续发力。县城发集团进一步拓展企业建筑主业,成立恒富建设子公司,积极承接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古村古建修复等业务;进一步强化项目运营,积极对接大棚蔬菜、供应链、智能仓库、生猪屠宰厂等项目,投资规模近14亿元。成立供应链子公司,目前已销售钢材达3000余万元。利用城市资源经营公司,逐步开展广告服务、物业管理、垃圾及环卫一体化等业务。进一步强化对外投资,利用金溪县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鑫科环保、国化实业等县内优质企业发展,计划每家企业投资5000万元。乡投集团在原有文旅板块投资运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业供销等服务,建立蔬菜产业联盟,正在筹建生猪产业联盟,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四、薪酬改革释放活力。建立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推行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干部双向交流制度,对组织选派或自愿到两家国有企业工作的本县事业编制人员,其编制关系设置五年的过渡期。大力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实行年薪制。其中,主要负责人年薪总额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年,副职负责人不超过24万元/年,中层管理人员不超过18万元/年。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年薪总额,允许超过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标准,但总额不超过50万元/年。通过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职工干事创业活力。


宜黄县乘势而上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宜黄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理念,以全省、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新起点,扎实推进水利项目谋划、建设、管理工作,该县水利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全国第十届“母亲河”优秀组织奖、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先进集体等“国字号”荣誉,河权改革经验成功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

一、高水平谋划,绘制发展新蓝图。宜黄是水利资源“富矿”,境内有宜水、黄水等6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1.78万千瓦。该县立足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的实际情况,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全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建立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库,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纳入上级“盘子”。目前,有31个水利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规划投资28.17亿元。其中,规划兴建的君山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和防洪为主,兼顾水环境改善和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2)型水库,是全省水安全保障规划的五座大型水库之一。为做实即将启动的“十四五”水网规划编制,该县成立了项目谋划领导小组,委托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提前介入,目前已规划桃陂水库等6个大型水利枢纽项目,总投资148.2亿元。

二、高质量推进,打好发展主动仗。一是建好水利项目。充分发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稳投资、扩内需、保就业的积极作用,抢抓当前中央和省、市大力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争取到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等专项债1.94亿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1.22亿元,其中“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争取资金1.1亿元,是今年全国7个省(市)中补助资金最多的一个项目;总投资8655.97万元的惠民水库,今年5月正式下闸蓄水。为加快项目建设,该县建立健全水利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用地、林地、环评等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重大水利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见效。二是盘活水利资源。对全县山塘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统一确权登记,在此基础上由县水投公司整合全县水利设施资产,加大融资筹资力度,首期发放融资2亿元,真正把水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资金。做足“转”的文章,积极与北京有关机构对接,探索将水利项目开发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优质资产,发行瑞士公募债,蓄积水利发展潜能。稳步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对曹水流域等重点河段进行生态防护和水土保持建设,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5.24%,水土保持率提高60%,并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带动附近农民增收。三是挖掘水利潜力。率先在全省推进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工作。河权改革的先进典型做法在新华社、人民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平台相继刊登报道。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率先建立“政府、市场、用水户”三方共同发力的管护模式,形成农业水价改革的“宜黄方案”。探索水资源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引导企业自身节水改造,将剩余水量指标进行流转,完成全国首例工业企业间的水权交易。

三、高效率保障,推动发展见实效。一是强化领导。把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一体谋划、一体调度、一体推进。水利部门严格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强化统筹谋划、抓好落实推进。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治水兴水格局。二是强化监管。围绕打造“精品水利工程”目标,整合县级各类财政资金,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工作经费和项目建设地方配套,确保上级资金和各类债券资金专款专用。严把水利项目设计关、施工关、监理关、验收关,切实管好资金、建好项目。三是强化考评。健全任务考评体系,确保水利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对水利工作不落实、目标推进滞后的,进行严格问责,以严格的考评、奖惩机制来推动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