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索 引 号:FZ0015/2020-27584

    发文机关: 市农业农村局

    文   号:

  • 文件有效性:

    成文日期: 2020-02-28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农业农村局2月份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农业局

自疫情暴发以来,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按照“两手抓、两促进”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蔬菜、畜禽水产养殖、春耕备耕等各项工作,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平稳有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疫情对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影响较大,但总体可控。

一、当前农业生产情况

(一)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为保障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在疫情期间“菜篮子”农产品稳价保供,制定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蔬菜(水果)和猪禽蛋市场供应保障工作的应急预案,在全市选定41个面积达3741亩蔬菜种植基地、45个生猪养殖场和240个家禽禽蛋养殖场作为春节及疫情防控期间保供基地,确保在疫情期间供得上、调得出,保障全市人民消费需求。一是蔬菜供应足价格稳。据统计,1月份全市蔬菜在田面积34.85万亩,品种主要为青菜、白菜、辣椒、花菜、生菜、西兰花、西红柿和双孢菇等。近2个月可收获面积约20.15万亩,收获产量15.60万吨。在疫情期间,全市蔬菜水果价格稳定,未出现暴涨情况。二是畜禽水产养殖供应充足。1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03.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0.3万头,牛存栏17.4万头,家禽存栏2306.9万羽;水产品总产量37987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781吨。全市近期生猪预计出栏量可达2.2万头、家禽出栏量预计达322.4万羽、禽蛋库存达量预计达1654吨、水产品存塘量约3659吨。

总体来说,在疫情期间全市蔬菜、畜禽水产品存量充足,保障了 “菜篮子”有序生产、流通,确保全市“菜篮子”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不暴涨,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二)春耕备耕形势总体平稳。根据今年农业发展目标任务,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确保春耕备耕与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1、全年粮食生产计划情况。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计划895万亩,同比减少0.7万亩;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计划625.2万亩,同比增加6.6万亩,其中早稻面积计划235.5万亩,同比增加15.5万亩。全年粮食总量计划达55.2亿斤以上,努力实现全年粮食 “二增一优”(播面增加、产量增加、品种更优)目标。2、农资储备情况。截至2月14日,全市储备早稻种子201万公斤,化肥19.1万吨,农药720吨,储备农地膜2600吨。化肥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6.7%,其它农资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随着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复产复工,加强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生产与配送,各类农资储备不存在缺口,可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三)冬种生产总体好于去年。全市冬种面积215.38万亩,其中:油菜31.43万亩,绿肥87.93万亩,蔬菜59.88万亩,其它冬作物约36.14万亩。目前在田冬种农作物长势普遍好于去年。据调查,全市31.43万亩油菜普遍进入现蕾期,部分早熟品种开始抽苔,总体长势良好,其中:一类苗占70%、二类苗占20%、三类苗占10%。全市87.93万亩绿肥长势良好,受春后气温回升,生长发育进程会进一步加快。

二、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春耕备耕压力大。受疫情的影响,一是部分农资企业尚没有复工复产。农资企业因工人、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位,部分农资企业尚没有复工复产。二是农资到村到店难。一些地方农村防疫搞“一刀切”,封村堵路,导致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难以进店、进村。三是正常的农事活动受到影响。当前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也比较突出,影响了一些规模经营主体的正常农事活动。

(二)大宗农产品滞销。春节前后是水果、蔬菜和畜禽等农产品的销售旺季。由于疫情的爆发,大部分餐饮、酒店和企业停业,种养户失去重要销售渠道。同时加上交通管制,存在农产品“运不出”现象,造成农副产品 “滞销”。如乐安县绿巨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出现销售困难;全市南丰蜜桔产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上亿斤蜜桔滞销,种植农户损失较大。

(三)养殖业的受到影响较为明显。一是养殖业自身存在生产隐患。禽流感的不定期爆发对养殖业一直是致命威胁。一旦忽视对家禽家畜的无害化处理,则可能会引起新的动物疫情暴发。二是饲料供给渠道不畅。受乡村地区道路管制的影响,饲料供给渠道不畅,造成养殖户饲料供给短缺。三是畜禽产品出现滞销。疫情期间全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关闭活禽交易,造成家禽农产品滞销。据统计全市家禽滞销419万羽,其中:鸡322.4万羽、鸭71万羽、鹅17.1万羽,其他8.5万羽。

(四)农业产业发展受影响。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困难大。当前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用工难、资金压力大、原材料采购及产品流通困难等问题。根据调度情况,截止2月18日,全市48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89家企业复工,复工率80.54%。农业企业产品滞销,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截止2月18日,全市有 120家市级以上重点企业提出融资需求,资金额达96500万元。二是休闲旅游业受到抑制。春节前后,是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旺季,疫情暴发后乡村休闲旅游业受到抑制。如临川仙盖山、广昌现代农业示范园、东乡花果山受疫情影响,年前预订的旅游团和散客订单全部取消。据统计,受疫情影响全市29家休闲旅游企业预计损失3162万元。

(五)农产品生产供应易出现断档期。受疫情影响,全市农产品出现滞销,种养户为挽回经济损失,预测在2月至3月底对滞销农产品进行倾销,导致种养户亏本,挫伤种养积极性,对后期农产品生产供给带来巨大的压力。农产品生产供应需要一定周期,易造成4月底至5月份农产品市场供应出现断档期。

(六)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受影响。2019年度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1.13万亩,1月23日调度上报项目完成率86.3%,在全省排名第三。因受疫情影响,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复工难、施工材料紧缺、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当前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进入梅雨季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增大。

三、下一步应对措施

(一)有序推进春耕备耕,稳定粮食生产。以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一保两稳”目标,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防止耕地抛荒,持续稳定粮食生产。一是动员主体不误农时。积极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确保不误农时。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参与农业生产。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用工难的问题。二是引导农资进村入店。将辖区内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单,尽快恢复产能,保障春耕生产需要。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三是搞好农机作业准备。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动员有关生产主体和企业,做好人员培训、机具准备和检修、维修配件供应等。四是开展指导技术服务。及时组织专家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抓住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及时开展田间管理。

(二)增强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坚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加大粮食、肉类、耐储蔬菜等重要物资储备,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做到断档期不断档。一是抓好蔬菜生产。进一步强化蔬菜生产调度监测,提高产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促进蔬菜市场均衡供应,。积极组织蔬菜生产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蔬菜设施,扩大蔬菜生产,增加蔬菜产量。科学调整种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品种,抓好当季时令蔬菜、速生菜尤其是叶类蔬菜的生产供应。二是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稳步推动饲料、屠宰、无害化处理厂等相关企业开工复产,保证养殖业生产需要。深入推进生猪复产增养、种猪复种扩种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各项生猪扶持政策,加快大型养殖项目建设,指导中小养殖场户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今年年底前生猪存栏达到12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12.2万头、出栏达到172万头,明年恢复正常水平。三是全力抓好家禽生产。协调发改、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解决禽类流通上市问题,引导集中屠宰、“白条”上市,有条件地开放活禽交易市场,鼓励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企业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点对点”对接,打通市场流通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种禽企业保存种源,确保种禽生产不出现大的波动。四是促进渔业发展。针对当前疫情造成鱼压塘、春季苗种无法投放的问题,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好成鱼和苗种产销脱节的问题,保障全年渔业生产稳定。五是恢复种养信心。帮助种养户恢复信心,及时补栏增养,争取将保供风险大、行业占比高、受影响程度深、急需贷款金融支持的重点企业,列入国家专项贷款和贴息支持的范围。

(三)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保障质量安全。一是做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加强与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农(商)超等对接,密切掌握农产品市场运行走势,充分了解“菜篮子”农产品供需情况。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标准,加强质量管控,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严格动植物疫病防控。坚决防范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严重的叠加影响,组织开展“大清洗、大消毒”行动,对重点地区监测排查和消毒灭源,确保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不发生区域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

(四)畅通流通渠道,搞好产销对接。一是保障农产品及物资运输畅通。联合交通、商务等部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证产地农产品调得出,城镇市场农产品进得来;鼓励批发市场和经销商户节日期间照常营业,保证疫情防控期间鲜活农产品供应不脱销,提供有效的市场服务。二是搞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预警监测,及时收集农产品面积、产量、库存等生产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货源、协调调运,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贸对接;对接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生产收入;积极支持家禽集中定点屠宰、“白条”上市,切实维护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

(五)稳定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及时掌握了解各地农业企业情况,并积极协助企业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面临的突出难题,着力打通复工复产“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梳理一批涉及“菜篮子”“米袋子”产品生产的农业企业名单,及时推荐给发改、金融等部门,争取更多农业企业列入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融资白名单,享受再贷款利率优惠。二是稳定休闲农业发展。提早谋划、提前布局,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省级田园综合体,疫情结束后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三是促进农民工就业。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确保农民工有序分批返城就业;积极引导农民工就地就业,缓解农业企业用工难,增加农民就业收入。

(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复工,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抓好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着力解决项目复工难。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农村村组,要及时协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施工专用通行证,保障施工道路畅通及施工人员、车辆设备正常通行。二是着力解决复工人员不足。要加大招聘服务工作力度,运用线上招聘、媒体招聘等手段,帮助施工单位按照就近用工的原则,在当地统筹落实非技术用工,为企业解决劳工不足的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原材料不足运输难。通过协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督促建材生产企业、交易市场尽快复工复产,保障物料供应;要指导施工单位超前筹划,提前采购备足物料,满足施工需求。